宅界生活与二次元妄想 no.02 古典部系列 || 冰菓 其一
条评论这部作品其实是我的入宅作。
所以一定要写些关于这部作品的文字,果然还是有点困难啊。
你看我憋到现在憋了 20 分钟也没能憋出什么话来。
当时具体在哪个视频网站看的我已经忘记了,分了几天看完之类的细节我更是记不清了,唯一记得的可能就是自己趴在床上用着中兴小手机在轻之文库上读完了 5 卷小说的场景,当时的感想也只记得对本作的赞誉之情和由此而发的对高中生活的略显幼稚的向往了。
当然事实更偏向于没有具体的感想吧,刚从初中毕业的处于中二期的我还没有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体系,只会留下 “真好看” 之类的没有实际意义的感想。至于我本人,怎么说呢,也算是进入了高中之后才开始成长的吧。
一段时间之前有过写些动画评论的想法,当时自己的第一个选项和最后一个选项都是本作。不过限于各式各样的原因,当时的自己还是写了些关于 [C] 的评论。现在姑且算是有了时间和条件,也终于开始写些关于本作的文字了。
动画的制作和演出分析之类的我是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做的,像我这样完全的外行也就只能吹吹京都动画的作画有多么多么精良了。淡雅的上色风格、适量的模糊以及精细的背景作画和几乎无崩坏的人物作画让整部作品给人带来自然惬意之感,当然对人物切实的微表情刻画更是增加了动画的趣味和观赏性。不过这种做法不会带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需要观者细细体会,至少抱着看爽片的想法是肯定无法体会这部动画在这方面的精妙之处的。
此外,本作相对于京都动画的其他作品(毕竟对人物的可爱之处或者说对动作细节的捕捉是京都动画的强项)更加 “严肃”“清新”,并没有刻意的卖萌举动,人物的表现相对来说更加自然;同时也没有强烈的情感迸发,全篇表达含蓄且只是点到为止。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制作风格,既会流失追求剧情刺激感和紧张感的观众,也会让一味追求 “萌” 的观众抛弃这部动画,同时也无法很快让观众产生 “感人”“真切” 之类的认同感。同僚 SY 就评价本作为 “无聊而没有看头”(当然他的口味偏向欧美,这方面的话题以后我可能会稍稍尝试着探讨探讨?)。
至于小说,可以说在 “难读”、“平淡”、“含蓄” 这些方面走得更远啊(笑)。记得之前看到过 “半只脚踏入严肃文学” 的评价,现在想想也是确有其是。第一卷中所反映的 20 世纪 60 年代学运的一小部分,第二、第三卷中对涉及能力、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复杂问题的展现和初步探讨,第四卷中对骗局、自省、承诺、阶层、人生信条、心境变化等等问题的涉及,第五卷中的误解和施压、以及所表现的青少年独特心境,甚至还有短篇和中篇中所补充的林林总总,都是以相对轻松的语言探讨了并不是那么轻松不是那么简单的话题。另外,含蓄的写作特点也容易让读者忽略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而只流于表面的故事和剧情。至于 “难读”,可惜我还没有阅读日文原文的能力,不过如果将天闻角川版中译本的语言风格当作原书的语言风格的话(实际上自然是不行的啦,只能说是作为一个参照吧),成语、谚语和典故的运用和少量哲学的引入不免会让读者产生一定的 jamming 感(没错我是故意的)。
本作的情节对我来说颇有 “看似幽灵,实乃枯芒花” 之感:看似是一部穿插了主角四人组日常故事的校园推理剧,实则记叙了主角四人组的成长历程。成长算是王道的主题了吧,不过主角四人组本身就有着超脱年龄的从容、成熟和稳重(至少比那个年纪的我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没错,确实是四人都是如此,外加四人本身超越同龄人的能力,在这样基础之上的成长也算是级别更加高的成长吧(笑):不是简单的直面或承担等等,而是周旋于两难境地之中并顾虑着寻找最佳解决方法,运用着对方的心理完成一次次交涉。虽然也可以说和本作的普通校园的背景有关(其实这学校的学生都很厉害啊,当然不是超能力这方面了)就是了。至于这方面的列举和简析,大概要到数月之后(大雾)才能展现了吧。
最后扯些其他乱七八糟的吧,(感觉暂时扯不出来什么正经的东西了(笑),)二年前的我简单的将本作归为 “现实” 那一类,现在的我重新回顾那时候的自己,重新审视这部作品,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得出这样的结论。就算排除那些谜题和推理,这样的日常、这样的生活,是能够真真切切地存在着的吗?亦或是 “看似幽灵,实乃枯芒花” 呢?
我现在的答案是这样的:其实这只是一个 utopia 罢了,虽然这一切又好像太过真实太过平常。如果一定要扯些什么相似的存在的话,大概就只有路人女主中的加藤惠了。具体的解释大概要数年之后(大雾)才能写完了吧。
至于我现在的心境?嘛,不知为何非常怀念高中生活和老同学们啊(当然还有可爱的女孩子们了)。今天思路多少有些混乱,嘛,暂时就这样吧。